保障粮食安全 从源头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6-27 09:18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而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足以见得在农业方面我国的投入有多大

  从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的进出口大国及消费大国。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出的消息,仅2021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就高达3041.7亿美元,其中出口843.5亿美元,进口2198.2亿美元,增28.6%;贸易逆差1354.7亿美元。

  而从政策角度来看, 粮食是重要的资源,一直以来,我国都将“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视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的基本方针,实际实施过程中更保证了正常情况下不低于95%的粮食自给率。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为什么我们的粮食还是需要大量的进口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事实上,我国农业进口的主要目的除了促进贸易发展之外,更多的是丰富居民粮食品类的多样性,并且间接刺激国内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了农业科研。

  简而言之就是要刺激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确保粮食的发展基础,或者更具体的说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对于农民来说,粮食生产是生活上的经济来源,只有能赚到钱了,农民才会有种粮的积极性。

  为了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补贴和收购环节自然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除此之外,保障粮食安全其实意义更为重大。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安全保障不仅仅是从食品的角度考虑的,更多是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产品植物的安全考虑的。这也就使得问题更加复杂了。

  一方面,保障农作物安全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品质的关键,产量品质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也有了保障。但与此同时,常规的一些保障手段例如农药、化肥,本身又存在污染农产品的可能,如果不节制的使用,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违反标准,这样也就导致了农民在这当面的投入付之一炬。因此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品质与种植时间,规范化学制品使用,确保产品检测环节的落实其实也从多方面保障了粮食的产量与消费潜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与劳作积极性。

  所以,总得来说,粮食安全其实是一个从播种到上餐桌全程影响我国农粮价值的项目,从源头开始保障粮食安全,才能让国家粮食安全行稳致远。收藏 3分享至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